欢迎访问陕西中医药大学保卫处网站!
浅谈大学生违法犯罪与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作者:佚名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05-11-29 02:25:42
A A A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接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变,大学生心理疾患正是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1、脆弱心理-致大学生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高校总人数的1.26%,一些被人们视为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却因触犯刑律而锒铛入狱,应该说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如下案例: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在动物园用硫酸和火碱当饮料投喂给狗熊和棕熊,造成5只熊严重受伤。而刘海洋之所以这样做,竟是为了验证熊的“嗅觉灵敏、分辨力强”的说法是否正确!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在打牌过程中与同学发生口角就气愤难消,竟然将四名同学杀害。杀人前,他做了很多准备,而且不动声色;杀人时,他“镇定自若”,一天杀一个,其心理状态实在是匪夷所思!

上海某著名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陈慎,因在寝室盗窃走进了铁窗。他坦言,作案是为了让自己失败得更彻底。由于想当然认为自己能当领导,做伟人,加之从中学以来养成的自我中心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当在现实的学业与班干部竞选中受挫折时,他不是努力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而是自我放弃,经常逃课。最后,他成了全系最差的学生,无法正常毕业。面对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当初专业选择的错误,并最终以犯罪的方式来渲泄自己的苦闷。陈慎一案暴露出现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自我定位不准,挫折承受力较差,一旦遇到较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这些都是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造成的心理扭曲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多方因素-致大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据一项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显示:大学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一般人群,尤其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症状上表现显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大学生一般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上大学后,心理上势必形成落差,加之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一般都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敏感和脆弱,这都容易引发心理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正处于急速的转型时期,中外文化的撞击、价值的多元化,令一些大学生无所适从,尤其是贫富之间、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更是使同校、同班甚至同舍的同学在生活、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强烈的反差常常导致多种不健康心理,比如家富者骄狂,家贫者自卑……

大学生正值人生的盛年,生理健康状况在社会群体序列中是仅居军人之后排第二位的。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却竟如此不乐观,实在令人费解。那么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由那些方面引起的呢?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业问题;②人际交往问题;③贫困问题;④失恋问题;⑤就业问题。

2.1学习问题

高中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美国人类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动机,大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认识愈明确,其学习动机愈强烈。二是要关注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有成就感时,他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当一个人对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他总是兴趣十足,而个人特长正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必然会做出一定的成绩,建立起充分的自信。三是要正确看待失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在学习上遭到失败和挫折后,进行了不正确的归因造成的。因此,要建立一种正确的成败归因模式(心理咨询者之任务),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内因—自己不努力,把外因—不可控因素降到最小,从而使自己更加努力。

2.2人际交往问题

在生活中谁都不能长久的不与周围的人交往。而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关键期,从内心渴望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调节身心、完成学业,而对交往的不能正确认识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苦苦寻觅却又毫无结果。于是开始闭锁自己,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建立全新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不但可以减少心理问题,更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成功。一是人际相处要保持亲密有间,宽松友善待人,流露真诚,主动大度处世,努力善解人意。二是要正确对待交往,有的同学交往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正确的对待交往,为交往而交往,整天忙于应酬,苦不堪言,使交往成为一种心理负担。要明白,交往不是必修课,奋斗才是主战场,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大学时代正是全面充实自己,发挥特长的时候,当你的才华显露时,志同道合者自然会出现,你有何必去一味的迎合别人呢?

2.3贫困问题

贫苦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教育改革的风暴无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生身上,自费上学,双向选择,这对于贫困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金钱问题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矛盾,毕业之后的贫困依然未有穷期,正是这种悲观没落的消极心态,严重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忍耐力。鉴于此,合适的心理定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4感情挫折

失恋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调查表明失恋在所有造成心理疾患因素中是最严重的,约占30%。对一路经历鲜花和掌声的大学生来说失恋是生活给他们的第一道难题,面对失恋的考验,忧郁会无情的困扰着他们,更有甚者,会引发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似乎每个大学生都明白大学是缺乏成熟恋爱条件的:经济上自顾不暇,双方都存在变化发展的可能性,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才导致大学高频的失恋率,而失恋引发的心理疾患自然无法回避。一是大学生要正确对待爱情,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二是可以合理宣泄,失恋造成的心理疾患的主要原因是悲痛得不到宣泄或宣泄不合理,因此合理宣泄是减轻压力的有效途径,如:同自己信赖的师长、亲密的朋友尽情的诉说心中的委屈和怨愤,找个僻静的地方放声大哭一场,然后痛定思痛,化悲愤为力量,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从而在新的更高的层次赢得异性的青睐。

2.5就业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使国有企事业单位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减弱,有限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为了减员增效,一大批“隐性失业”将会变成公开失业。另外,机关事业单位面临着机构改革,紧缩编制,精减人员,新增人员有数,使毕业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精神紧张过度,出现了精神萎靡,麻木不仁的状态。

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大学生开始感到不知所措,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郁闷、孤僻、自卑、抑郁、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正是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绩,得到全面发展的。

上述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完全指望大学生们自我调节是不现实的。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30%至40%的高校都已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我们相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会逐步得到缓解。

3、任重道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针对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几年来,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心理学教育和咨询的力度,心理咨询活动在各高校的纷纷开展,无疑使人们看到了大学生走出“精神低谷”的希望,但就现实而言,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使人不容乐观,心理咨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1大学生要正确对待心理咨询

现代心理咨询倡导开启认知茅塞、激发智慧潜能、自主解决问题、获得现实成长的非指导模式。人们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狭义地理解为病态的心理咨询,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个大概念。即使心理咨询本身也有性质区别,除了解答问题型,还有一种更具潜力的发展型,主要是通过量化的测试,衡量学生发展的潜力,着眼于帮助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自己。

3.2心理咨询机构亟待健全

令人遗憾的是,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不协调的是,心理咨询机构远不尽人意。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的构成及学术背景参差不齐,许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也直接参与专业上的操作。

3.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重视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绝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正常财务预算,许多高校仅限于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的水平上。而且时至今日,心理咨询机构仍没有作为高校的必设机构,也没有适用于全国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条例■

Copy Right2020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 本站支持IPV6
关闭